“首届植物关联分析研讨班”在我校成功举办
近年来,随着下一代测序和高通量的基因型分析技术的发展,关联分析在植物数量性状研究中开始广泛应用。为交流植物关联分析的最新进展,讨论植物关联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促进全国各单位的资源共享和合作。由我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和资源与环境学院协办的“首届植物关联分析研讨班”于5月22日-25日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研究单位,以及中种集团,隆平高科,金色农华和沈阳雷奥等国内 知名种子企业等共64个单位的300余名的代表参加了研讨班。
近年来,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和高通量的基因型分析技术的发展,关联分析在植物数量性状研究中已经进入黄金时期。本次研讨班将进行三天(5月23日-5月25日),旨在交流植物关联分析的最新进展,讨论植物关联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大家开拓思路、介绍方法,也为加强全国性资源合作,共同提升我国科研实力和影响力提供机会和平台。研讨班由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协办。
研讨班由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严建兵教授组织发起,通过上午理论讲授,下午上机实习的方式进行。5月23日上午,严教授做了题为“植物关联分析研究进展和思考”的报告,介绍了关联分析的诞生和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结合他课题组的研究进展通过四个具体实例介绍了植物关联分析的最新进展和需要考虑的问题。严教授强调关联分析不是万能的,它仅是基于统计分析的一种可能,所以还需要多种其它证据的支持才能让人信服,然而,利用好这个技术可以大大加速我们的研究进程。严教授最后还就如何结合连锁和关联分析加速QTL精细定位和克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5月24日上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杨小红副教授就“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一般思路,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两个主题做了报告。杨博士结合最新发表的文献和自己的理解介绍了关联分析的一般思路和不同的实现方法,并对关联分析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做了详细阐述。随后来自Illumina公司的胡芳芳女士就“新一代芯片及测序技术在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报告。提供了测序和芯片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及利用这两种方案进行关联分析的一些成功事例。
5月25日上午,严建兵教授做了“关联分析与植物分子设计育种”的报告,从种业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的角度强调了遗传育种的重要性。报告中,严教授就分子育种的内涵和最新进展做了阐述,探讨了如何通过关联分析加速分子育种的进程。并通过与孟山都等跨国公司的比较,阐明了我们的差距以及可以学习的经验教训,认为当前我们的分子育种最重要的是“技术集成”,而非“技术创新”,并给出了自己的集成路线图。随后,来自ABI公司的李欣博士就“新一代基因分析平台Ion Torrent在植物GWAS研究中的应用”为题给大家介绍了最新一代的测序平台和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的应用。最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谢为博博士为大家带来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数量性状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谢博士首先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背景,进而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定位克隆基因的三种不同思路,最后介绍了面对多种现实挑战,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如何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开展基因定位和克隆工作,并对这一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和面临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下午的上机操作中,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小红博士等带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七名助教穿梭于会场,通过计算机演示,一步一步的为大家详细展示了关联分析中涉及的统计方法和软件。
5月23日晚,张献龙副校长、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德军副主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胜书记,以及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玉米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出席了欢迎晚宴,张献龙副校长代表学校做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本次研讨班还得到了Illumina 公司,ABI公司,武汉理想科学仪器公司,北京怡美通德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5月25日下午4时30分,在热烈的掌声中首届植物关联分析研讨班圆满落下帷幕。